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是什么

2025.01.02 14:38

静脉炎的发生主要有药物因素、血管因素、感染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操作技术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因素: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等可能导致静脉炎。例如高渗溶液会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造成血管收缩、变硬,进而引发炎症。某些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如长春新碱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尽量稀释到合适浓度,减慢输液速度,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2.血管因素:血管管径细、弹性差、血流缓慢的静脉更易发生静脉炎。老年人血管硬化、脆性增加,儿童血管较细,都属于高危因素。长期在同一血管输液,会使血管内膜受损,增加静脉炎风险。应避免在同一血管反复穿刺,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选择中心静脉置管。

3.感染因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细菌等微生物侵入血管,可引发炎症。如皮肤消毒不彻底、输液器具被污染等。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输液环境清洁,定期更换输液器具。

4.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过敏体质等容易诱发静脉炎。如患者对输液贴过敏,局部皮肤会出现炎症反应。对于过敏体质患者,要详细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输液用品。

5.操作技术因素:穿刺技术不佳,如反复穿刺、送管动作粗暴等会损伤血管内膜。同时,固定不当使针头在血管内移动,也会造成血管内膜损伤。提高穿刺技术,妥善固定针头是关键。

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患者自身若感觉穿刺部位不适也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