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是什么

2025.01.02 14:38

静脉炎的发生可能与化学刺激、机械刺激、细菌感染、静脉血流缓慢、患者自身因素这5项原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化学刺激:静脉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或高渗溶液,如化疗药物、甘露醇等,可刺激血管内膜,导致静脉炎。这些药物会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渗透压,使细胞脱水、变性,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在输注此类药物时,可尽量选择较粗、直的血管,减慢输液速度,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

2.机械刺激:长期静脉留置导管、同一血管反复穿刺等机械性损伤血管内膜,容易引发静脉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穿刺针的物理损伤等破坏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使血小板易于聚集,形成血栓,进而导致炎症。操作时应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妥善固定导管,减少导管移动对血管的摩擦。

3.细菌感染:局部皮肤消毒不严格、输液器具污染等可使细菌侵入血管,引起炎症。细菌在血管内生长繁殖,释放毒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发免疫反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具的密封性和有效期,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可降低感染风险。

4.静脉血流缓慢:长期卧床、心力衰竭、手术等导致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在血管内瘀滞,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静脉炎。血流缓慢时,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接触时间延长,增加了血小板黏附、聚集的机会。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对于长期卧床者可进行下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5.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低下、过敏体质等也可能与静脉炎的发生有关。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感染性静脉炎;过敏体质者可能对输入的药物、输液器具等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血管炎症。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过敏体质者,在输液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必要时进行过敏试验。

在预防静脉炎时,医护人员应提高专业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