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为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产科

什么是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2024.10.09 08:08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产科疾病过程中,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导致凝血系统被激活,在微循环内形成广泛的微血栓,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从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通常是在一些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基础上发生的,如胎盘早剥、羊水栓塞、产后出血、重度子痫前期等。当这些情况出现时,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凝血系统被异常激活后,大量微血栓形成,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进而功能受损。同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使得机体的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出现广泛的出血表现,如皮肤瘀斑、黏膜出血、血尿、咯血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产科的危急重症之一,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一旦怀疑或确诊,应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去除病因,如及时处理胎盘早剥、控制产后出血等;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改善微循环,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等。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对于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加强孕期保健和管理,积极预防产科并发症的发生,也是减少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的关键。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对于发生过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在后续的妊娠中需要特别关注和谨慎处理,以预防再次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