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什么是小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2024.08.29 16:46

小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病因所引发的、发生在儿童身上的、以微血管体系损伤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是由于人体凝血系统被异常激活,导致全身小血管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从而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可能伴有继发性纤溶亢进,进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在小儿中,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创伤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患儿会出现广泛的出血现象,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还可能有休克、微血管病性溶血等表现。

小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疾病状态。其发病机制涉及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失衡。当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会激活凝血系统,产生大量的凝血酶,导致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栓。同时,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以试图维持平衡,但如果这种失衡持续且严重,就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对于小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治疗通常包括去除病因、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抗凝治疗、抗纤溶治疗等综合措施,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挽救患儿生命。并且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