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剖宫产全麻怎么做的

2025.04.16 11:04

剖宫产全麻通常采用静脉麻醉联合气管插管、术前评估患者状态并禁食、术中监测生命体征确保安全、根据胎儿情况调整麻醉深度、术后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静脉麻醉联合气管插管:全麻剖宫产首先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迅速进入无意识状态,随后进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确保呼吸通畅。这一步骤需快速完成以减少胎儿暴露于麻醉药物的时间,同时避免误吸风险。麻醉药物选择需兼顾母婴安全,常用短效药物以缩短苏醒时间。

2.术前评估患者状态并禁食:实施全麻前需全面评估孕妇心肺功能、气道情况及既往病史,排除麻醉禁忌。严格禁食6-8小时以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风险,紧急情况下需采取快速序贯诱导技术。评估还包括胎盘功能及胎儿状况,确保麻醉方案不影响胎儿供氧。

3.术中监测生命体征确保安全:麻醉维持阶段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实时调整麻醉深度。特别注意子宫血流变化,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影响胎盘灌注。胎儿娩出前需维持较浅麻醉,娩出后可适当加深以减少产妇应激反应。

4.根据胎儿情况调整麻醉深度:全麻药物会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需精确控制用药剂量与时机。胎儿窘迫时需缩短麻醉诱导至娩出时间,优先保障胎儿安全。娩出后立即评估新生儿呼吸及肌张力,必要时进行复苏处理。

5.术后密切观察恢复情况:麻醉结束后需监测产妇意识恢复程度、呼吸功能及子宫收缩情况,预防产后出血。观察药物残留效应,特别是呼吸抑制风险。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避免阿片类药物过量影响母婴接触。

剖宫产全麻是高风险操作,需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团队执行。整个过程需平衡母婴安全,既要保证麻醉效果,又要最大限度减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术后恢复期的精细管理同样关键,涉及多学科协作以确保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