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低分子肝素是什么意思

2025.01.07 17:53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它是通过从肝素中提取并经过化学处理得到的,分子量较小,相比于传统肝素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少的副作用。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a和凝血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血液的凝固能力。使得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抗凝治疗的情况,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脏手术后的预防等。由于其分子量较小,低分子肝素相较于未分馏肝素在给药方式上更为灵活,通常可以通过皮下注射进行给药,且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使得患者在使用时更加方便。低分子肝素的半衰期较长,通常可以一天给药一次,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关注。首先,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前应告知医生是否有出血倾向、肝肾功能不全或过敏史等情况,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调整用药方案。其次,虽然低分子肝素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仍可能出现出血、注射部位反应、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肝肾功能。患者在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时,应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增加出血风险。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自身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异常出血、瘀伤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低分子肝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凝药物,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