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作用

2025.01.15 16:18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是一种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相关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特别是因子Xa和因子IIa,从而减少血液的凝固能力,降低血栓的形成风险。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具有多种临床应用。首先,在手术前后,尤其是大型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中,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预防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其次,对于长期卧床或有血栓形成高风险的患者,低分子肝素也能起到预防作用。在治疗已有的血栓性疾病时,低分子肝素能够快速起效,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与传统未分级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长的半衰期,通常不需要频繁监测凝血指标,使用更为方便。低分子肝素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仍需关注可能出现的出血风险及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首先,患者在使用前应告知医生自身的病史,包括出血倾向、肝肾功能障碍等情况,以便医生评估用药的安全性。其次,注射部位应选择合适的皮肤区域,通常为腹部或大腿外侧,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以减少局部反应的发生。注射后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尤其是出血迹象,如皮肤淤青、血尿等,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对于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也是必要的,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合理使用和监测是确保其疗效和安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