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胸椎骨折后如何护理

2025.07.23 08:37

胸椎骨折后护理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加重损伤、使用支具固定限制胸椎活动、进行呼吸训练预防肺部并发症、逐步开展康复锻炼恢复肌肉功能、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加重损伤:胸椎骨折初期需绝对卧床,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扭转或弯曲脊柱。卧床期间可在腰背部垫软枕维持生理曲度,减轻疼痛。通常需卧床4-8周,具体时间根据骨折严重程度调整。

2.使用支具固定限制胸椎活动:急性期过后可佩戴胸腰支具,提供外部支撑并减少椎体受力。支具需贴合体型,松紧适度,每日佩戴时间根据医嘱调整。佩戴期间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支具一般需使用3-6个月,直至骨折愈合稳定。

3.进行呼吸训练预防肺部并发症:胸椎骨折可能影响呼吸肌功能,需每日练习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深呼吸训练可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感染风险。咳嗽时用手按压骨折部位减轻震动疼痛。痰液黏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4.逐步开展康复锻炼恢复肌肉功能:骨折稳定后,在指导下进行非负重训练,如仰卧位直腿抬高、踝泵运动。后期增加腰背肌等长收缩练习,逐步过渡到坐位平衡训练。动作需缓慢,避免突然发力。康复周期需6个月以上,强度随恢复情况调整。

5.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初期每2-4周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对位及骨痂形成。后期每3个月复查,评估脊柱稳定性。若出现疼痛加剧或肢体麻木需及时就诊。愈合不良者需考虑进一步干预。

胸椎骨折后需严格控制体重,减少脊柱负荷。饮食应富含钙质及蛋白质,促进骨愈合。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防止二次损伤。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配合治疗。出现异常症状如排尿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