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腹泻类型有哪些

2025.01.11 09:42

腹泻类型主要有急性腹泻、慢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动力性腹泻。具体分析如下:

1.急性腹泻:急性腹泻起病急骤,病程较短,通常是由感染引起,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肠道。例如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后,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腹泻症状,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可为稀水样便、脓血便等,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并针对病因进行抗感染等治疗。

2.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病程较长,往往持续两个月以上。病因较为复杂,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肿瘤等。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在肠道的表现,像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患者的大便次数频繁,可为糊状便或稀便,可能伴有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诊断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3.渗透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存在大量高渗性物质,导致肠道内水分吸收减少而引起。常见于摄入某些不能被吸收的溶质,如乳糖不耐受者摄入乳糖后,乳糖在肠道内不能被分解吸收,形成高渗环境。服用某些药物,如硫酸镁等也可能导致。患者的大便中一般含有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成分,禁食后腹泻可明显减轻,粪便渗透压增高,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可改善症状。

4.分泌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是由于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分泌大量液体超过肠道吸收能力所致。细菌毒素是常见的刺激因素,如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毒素可激活肠黏膜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促使细胞分泌大量的水和电解质。某些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也可引起。腹泻量通常较大,呈水样便,一般无脓血,与进食关系不大,即使禁食腹泻仍持续存在,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治疗内分泌肿瘤等。

5.动力性腹泻:动力性腹泻是由于肠道蠕动过快,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水分吸收不充分引起的。常见于胃肠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情况。情绪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也可能诱发。患者的大便多为稀便,无脓血,常伴有肠鸣音亢进、腹痛、腹胀等症状,调整胃肠动力、缓解精神压力等有助于改善症状。

在应对腹泻时,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等。如果腹泻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脓血便、严重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