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接触性皮炎有哪些特点

2025.03.18 09:24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主要由皮肤直接接触某些物质引起。其特点包括皮肤红肿、瘙痒、水疱、脱屑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糜烂或渗出。接触性皮炎可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前者由直接刺激物引起,后者则由过敏原诱发。病程通常较短,但若反复接触致敏物质,可能转为慢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或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刺激性接触性皮炎通常发生在接触强酸、强碱、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后,症状迅速出现,表现为局部红肿、灼痛或刺痛。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则具有延迟性,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病,常见过敏原包括金属如镍、化妆品、植物如漆树、药物等。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但严重时可扩散至周围皮肤。诊断时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斑贴试验等检查手段。

预防和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致敏或刺激性物质。日常生活中应选择温和的清洁用品,避免使用含有香料或防腐剂的护肤品。若已知对某些物质过敏,需严格避免接触。治疗上,轻度皮炎可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缓解症状,严重时可口服抗组胺药或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若出现继发感染,需加用抗生素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功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