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骤停有哪些临床表现

2025.03.24 17:51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异常、脉搏消失、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具体分析如下:

1.突然意识丧失:心脏骤停时,大脑供血中断,患者会迅速失去意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这种情况通常在几秒钟内发生,患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可能突然倒地。意识丧失是心脏骤停最明显的早期表现,也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

2.呼吸停止或异常:心脏骤停后,呼吸中枢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停止或仅有不规则的喘息样呼吸。这种异常呼吸被称为濒死呼吸,表现为呼吸浅慢、不规则,有时伴有鼾声。呼吸失常是判断心脏骤停的重要体征之一。

3.脉搏消失:心脏骤停时,心脏停止有效收缩,无法产生有效的血液循环,导致大动脉搏动消失。检查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是判断心脏骤停的重要方法。脉搏消失通常与意识丧失同时发生,是诊断心脏骤停的关键体征。

4.皮肤苍白或发绀:由于血液循环中断,组织缺氧,患者皮肤会出现苍白或发绀。发绀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尤其在口唇、指甲床等部位明显。皮肤颜色的改变反映了组织缺氧的程度,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5.瞳孔散大:心脏骤停后,脑干功能受损,导致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瞳孔散大通常在心脏骤停后1-2分钟内出现,是判断脑功能受损的重要体征。瞳孔散大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等急救措施。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急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如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