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药物会引起黄疸

2024.12.22 17:17

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抗精神病药和中药会引起黄疸。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如磺胺类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磺胺类药物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使游离胆红素增加。同时,还可能在肝脏内干扰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等环节,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黄疸。

2.解热镇痛药: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例,过量使用时,其代谢产物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细胞受损后,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大量的胆红素不能正常代谢排出,就会反流进入血液,引起黄疸。

3.抗结核药:像利福平这类抗结核药,在肝脏内进行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肝毒性的中间代谢产物。这些产物会干扰肝细胞内的正常代谢过程,包括胆红素的代谢。可能损害肝细胞的膜结构,影响胆红素的摄取和转运,或者抑制参与胆红素结合反应的酶活性,最终导致黄疸的发生。

4.抗精神病药:例如氯丙嗪,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胆汁淤积。会干扰肝细胞对胆汁酸的摄取和转运,使胆汁酸在肝细胞内蓄积,进而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胆汁排泄不畅会导致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引发黄疸。

5.中药:部分中药如雷公藤,含有一些生物碱等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当肝脏受到损害时,其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胆红素代谢异常,就容易出现黄疸。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如果用药期间出现黄疸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