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脊髓损伤良肢位有哪些摆放的要点

2025.09.15 22:25

脊髓损伤良肢位摆放要点包括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扭曲、四肢关节处于功能位防止挛缩、定时调整体位预防压疮、使用软垫支撑身体空隙减少局部压力、肢体对称摆放维持平衡。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扭曲:脊柱损伤后需维持自然生理曲度,平卧时头部与躯干成直线,侧卧时用枕头支撑避免脊柱侧凸。床垫硬度适中,避免过度下陷导致脊柱变形。翻身时采用轴向翻身技术,避免躯干扭转加重损伤。

2.四肢关节处于功能位防止挛缩:上肢肩关节外展45度、肘关节屈曲90度,腕背伸20度,手指自然微屈。下肢髋关节伸直轻度外展,膝关节伸直或微屈5-10度,踝关节保持90度中立位。足底避免悬空,可用足托防止足下垂。

3.定时调整体位预防压疮:每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侧卧、仰卧、半坐位交替进行。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处加垫减压,避免长时间受压导致缺血坏死。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拽摩擦皮肤。

4.使用软垫支撑身体空隙减少局部压力:颈后、腰下、膝窝等自然凹陷处放置软垫,保持受力均匀。侧卧时两腿间夹枕,避免股骨粗隆直接受压。坐位时臀部用环形气垫分散重量,降低坐骨结节压力。

5.肢体对称摆放维持平衡:躯干与肢体保持左右对称,避免肌肉张力失衡。仰卧时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或外展30度,下肢平行放置。偏瘫患者健侧与患侧需同等支撑,防止代偿性姿势异常。

摆放过程中需观察皮肤颜色变化,出现苍白或发绀立即调整。体位固定装置不宜过紧,避免影响血液循环。根据损伤平面和程度选择个体化方案,动态评估效果并及时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