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出血是怎么形成的

2024.12.19 15:51

胃出血形成主要与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服用某些药物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胃溃疡: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慢性溃疡。当溃疡侵蚀到胃部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溃疡越深,越容易损伤较大的血管,导致出血量较大。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如食用辛辣、粗糙食物刺激溃疡面,或者溃疡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增加胃出血的风险。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引起。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使食管和胃底的静脉血流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升高,血管逐渐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而脆弱,很容易破裂出血。例如患者在进食粗糙食物、剧烈咳嗽或者腹压突然升高等情况下,就可能导致静脉曲张破裂,引发大量的、迅猛的胃出血,往往病情凶险。

3.急性胃黏膜病变: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应激状态下,会引起胃黏膜的急性损伤。另外,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也可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胃黏膜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发生糜烂、出血。胃黏膜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从而出现胃出血现象。

4.胃癌:癌细胞在胃内生长繁殖,会侵犯胃壁的血管。肿瘤组织自身血管丰富且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随着肿瘤的发展,癌组织缺血性坏死,也会导致溃疡形成,进一步侵蚀血管引起出血。胃癌患者除了胃出血外,还常伴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痛等症状。

5.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合成减少会使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进而导致胃黏膜损伤出血。长期或大量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胃出血的可能性。

胃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积极治疗胃部基础疾病。如果有服用可能导致胃出血药物的需求,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并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一旦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