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肝外胆管损伤是什么病

2024.11.07 15:03

肝外胆管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外胆管出现破裂、穿孔、横断等损伤的一种疾病。

肝外胆管损伤主要发生在腹部手术尤其是胆囊切除术等过程中,也可因外伤如腹部遭受暴力打击、锐器伤等、胆管结石等因素引起。当肝外胆管损伤后,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胆汁可能会漏入腹腔,引发胆汁性腹膜炎,导致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发热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腹腔感染,甚至危及生命。而且,胆管损伤后若未能正确修复,可导致胆管狭窄,进而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造成梗阻性黄疸、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等,长期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

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断有时较为困难,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如超声、磁共振胆管成像等来综合判断。治疗方面,一旦发现或高度怀疑肝外胆管损伤,应立即采取措施。对于较小的损伤,可尝试通过内镜或介入等方法进行修复;对于严重的损伤,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胆管端端吻合、胆管空肠吻合等。术后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肝外胆管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同时,在进行腹部手术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尽量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