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肝外胆管癌

2024.11.19 09:21

肝外胆管癌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下的胆管癌,包括肝门部胆管癌、胆总管癌和壶腹部癌。

肝外胆管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长期刺激胆管,可促使胆管黏膜上皮发生癌变。从病理类型来看,以腺癌最为常见。在疾病早期,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这是由于肿瘤阻塞胆管,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所致。黄疸通常呈进行性加重,还可伴有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消瘦、乏力等表现。在诊断方面,除了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外,还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必要时还会进行胆管造影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

对于肝外胆管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患者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因为黄疸等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应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其次,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无论是手术治疗、化疗还是放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自身情况并及时告知医生。在心理方面,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