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出现室速室颤是为什么

2025.03.24 17:51

室速室颤的发生主要与心肌电活动异常、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以及心脏结构异常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心肌电活动异常:心肌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但当电活动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心室快速而无序的收缩,即室速或室颤。这种异常可能由遗传性心律失常、心肌病或心肌炎等疾病引起。电活动的紊乱使得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2.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室速室颤的常见原因之一。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因缺氧而功能受损,电活动变得不稳定。缺血区域的心肌细胞可能产生异常电信号,触发心室快速而无序的收缩。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常伴随室速室颤的发生。

3.电解质紊乱:电解质如钾、钙、镁等在心肌细胞电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会干扰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电活动异常。低钾血症使心肌细胞兴奋性增加,容易触发室速;高钾血症则可能抑制心肌细胞电活动,导致心室颤动。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诱发室速室颤,尤其是那些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也可能因其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引发室速室颤。某些抗精神病药物、抗生素等也可能通过干扰心肌电活动而增加室速室颤的风险。

5.心脏结构异常:心脏结构的改变,如心肌肥厚、心室扩大或心脏瓣膜病,可能影响心肌电活动的传导和稳定性。结构异常导致的心肌纤维化或瘢痕组织可能成为异常电活动的起源点,触发室速或室颤。先天性心脏病或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变均可增加室速室颤的发生风险。

室速室颤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除了上述原因外,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代谢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也可能在室速室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及时识别和处理这些潜在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室速室颤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