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瓣膜病是怎么引起的

2024.10.12 11:00

瓣膜病主要是由于心脏瓣膜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导致的,常见病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退行性变、其他疾病或药物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瓣膜病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如瓣膜狭窄或瓣膜闭锁不全等。这种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正常心脏功能。

2.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由咽喉部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瓣膜炎症、纤维化和钙化,进而引发瓣膜病。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咽喉部感染,避免链球菌感染,控制病情发展。

3.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心脏瓣膜或心内膜导致的,可引起瓣膜损害。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不必要的静脉穿刺,及时治疗感染。

4.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瓣膜可能出现退行性变,如瓣膜纤维化、钙化等,导致瓣膜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延缓瓣膜退行性变。

5.其他疾病或药物影响:一些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和药物如某些抗肿瘤药物可能对心脏瓣膜造成损害,引发瓣膜病。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应密切关注心脏瓣膜功能,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瓣膜病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遗传、感染、炎症、退行性变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有助于降低瓣膜病的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心脏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对预防瓣膜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已经患有瓣膜病的患者,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是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