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2025.02.23 12:28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是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胃底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精神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胃肠动力障碍:胃肠蠕动的节律、速度等出现异常,会影响食物在胃肠道的正常排空过程。比如胃排空延迟,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可能与胃肠神经调节失衡、平滑肌功能异常等有关。

2.内脏感觉过敏:患者的内脏感觉阈值降低,对正常的胃肠充盈、收缩等生理刺激会产生过度敏感的反应。轻微的胃肠蠕动或扩张就可能被感知为不适,从而出现腹痛、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这种情况可能与神经传导通路异常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感觉的处理异常有关。

3.胃底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胃底在进食时不能正常舒张以容纳食物,导致胃内压力迅速升高。这会使患者过早出现饱腹感,影响进食量,同时也容易引起食物反流等消化不良症状。其发生可能与胃壁肌肉功能异常、神经调节异常有关。

4.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压力等不良精神心理状态下,会影响胃肠的正常功能。大脑与胃肠之间存在着双向的神经内分泌联系,精神心理因素可通过这种联系干扰胃肠的蠕动、分泌等功能,导致消化不良。

5.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寄生,可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会影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如胃酸分泌、胃黏膜屏障功能等,进而导致消化不良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