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是什么

2024.12.03 11:23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胃底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精神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胃肠动力障碍:胃肠蠕动对于食物的消化和排空起着关键作用。当胃肠动力出现障碍时,比如胃排空延迟,食物就会在胃内停留过久,不能正常地进入小肠进行后续消化。可能是由于胃肠神经调节异常、平滑肌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患者可能会出现早饱、腹胀等症状。

2.内脏感觉过敏:内脏感觉过敏意味着胃肠道对正常的生理刺激产生过度反应。例如,正常的胃扩张可能被患者感知为强烈的不适或疼痛。这种过敏可能与神经通路的改变、炎症介质的刺激等有关。患者常常会有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

3.胃底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胃底在进食时应舒张以容纳食物。当胃底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时,少量进食就会使胃内压力升高,产生早饱感。可能与神经调节受损、胃壁肌肉功能异常有关。

4.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压力等精神心理因素会影响胃肠功能。大脑与胃肠道之间存在着双向的神经内分泌联系,不良情绪可通过这种联系干扰胃肠的正常生理活动,导致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等。

5.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寄生于胃内,可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同时,幽门螺杆菌还可能影响胃酸分泌、胃肠激素的平衡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有助于减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