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肝硬化出血怎么治疗

2025.01.17 18:55

肝硬化出血可通过药物止血、内镜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止血:药物止血是肝硬化出血的基础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这些药物能够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还可能会配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像奥美拉唑等,以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利于止血。因为酸性环境不利于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块形成,提高pH值后可改善止血环境,减少再出血的风险。

2.内镜治疗:内镜治疗在肝硬化出血治疗中有重要地位。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部位,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采用内镜下套扎术。这种方法是利用橡皮圈套扎静脉曲张,使其缺血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止血效果。另外,内镜下硬化剂注射也是常用手段,将硬化剂注入静脉曲张内,使血管发生硬化闭塞,阻止出血。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止血效果确切等优点,但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

3.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是一种有效的应急措施。三腔二囊管有胃囊和食管囊,分别充气后可对胃底和食管下段进行压迫,从而制止出血。一般先向胃囊充气,然后向外牵拉管道,使胃囊压迫胃底静脉曲张,若仍有出血再向食管囊充气压迫食管静脉曲张。这种方法虽然能快速止血,但患者会比较痛苦,且并发症较多,如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所以压迫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并且需要专人护理。

4.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为肝硬化出血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常用的介入方法。该技术通过在肝内建立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的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减少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这种方法止血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另外,还有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减少脾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还能改善脾功能亢进的情况。

5.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一些经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例如门-体静脉分流术,通过手术建立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的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止血目的。但这种手术可能会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损害,肝性脑病发生率增加等问题。还有脾切除术,对于伴有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切除脾脏可减少门静脉的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但手术创伤较大,风险较高。

在肝硬化出血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同时要关注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出血量、肝功能状态、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上要遵循易消化、软食为主的原则,避免食用粗糙、坚硬的食物,以防再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