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肥厚性鼻炎如何诊断

2025.10.20 17:58

肥厚性鼻炎可通过鼻腔检查观察黏膜肥厚及结构异常、结合鼻内镜明确下鼻甲后端增生情况、影像学检查显示鼻甲骨质增生或黏膜增厚、症状评估确认持续性鼻塞及嗅觉减退、排除其他鼻炎类型进行鉴别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鼻腔检查观察黏膜肥厚及结构异常:通过前鼻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腔内部情况,肥厚性鼻炎患者常见下鼻甲黏膜充血、肥厚,表面凹凸不平,严重时黏膜呈苍白或暗红色。部分病例伴随中鼻甲代偿性肥大或鼻中隔偏曲,需注意与正常生理性鼻甲周期变化区分。

2.结合鼻内镜明确下鼻甲后端增生情况:鼻内镜能清晰显示后鼻孔区域及下鼻甲后端状态,此处是肥厚性鼻炎好发部位。黏膜增生可能导致后鼻孔狭窄甚至闭锁,影响通气功能。检查时需注意黏膜是否呈结节状或桑葚样改变,同时评估是否有黏脓性分泌物附着。

3.影像学检查显示鼻甲骨质增生或黏膜增厚:鼻部CT可辅助判断鼻甲骨质是否增厚及黏膜肥厚程度,尤其对并发鼻窦炎或解剖变异者更具价值。典型表现为下鼻甲骨性部分增粗,黏膜下层增厚致密,部分病例可见中鼻道或筛窦受累。

4.症状评估确认持续性鼻塞及嗅觉减退:患者主诉以长期双侧或交替性鼻塞为主,平卧时加重,常伴嗅觉减退、头闷胀感。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且对减充血剂反应差,需结合体征与其他类型鼻炎区分。

5.排除其他鼻炎类型进行鉴别诊断:需与过敏性鼻炎、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鉴别。过敏性鼻炎有明确过敏原接触史且以喷嚏、清水样涕为主;药物性鼻炎有长期鼻用减充血剂使用史;萎缩性鼻炎则表现为鼻腔宽大、结痂。

诊断过程中需综合多项检查结果,避免仅凭单一表现下结论。对疑似病例建议定期随访观察黏膜变化,治疗前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用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