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什么叫做尿失禁

2025.07.02 16:15

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控制能力减弱或丧失,导致尿液不自主漏出的现象。这一症状并非独立疾病,而是由多种潜在因素引发的功能障碍,可能涉及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或肌肉组织的异常。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定义,当尿液漏出对社交或卫生造成影响时,即可诊断为尿失禁,其严重程度从偶尔漏尿到完全无法控制排尿不等。

尿失禁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压力性尿失禁常见于盆底肌松弛,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高时出现漏尿;急迫性尿失禁多与膀胱过度活动有关,常伴随突发尿意;混合型则兼具两者特征。老年群体中前列腺增生、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常见诱因,而年轻人可能因神经损伤或手术并发症导致。妊娠分娩、肥胖、慢性咳嗽等均可增加患病风险。现代尿动力学检查能准确区分类型,MRI和超声有助于评估解剖结构异常。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轻症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强化盆底肌,中重度可能需要药物、注射治疗或悬吊手术。

预防和管理尿失禁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可减少膀胱刺激,保持适度体重能降低腹压。定时排尿训练有助于重建膀胱节律,使用吸水护垫需定期更换以防感染。合并糖尿病或神经系统疾病者应优先控制基础病,服用利尿剂需调整用药时间。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进行康复锻炼,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行为。任何持续性漏尿都应尽早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皮肤溃烂、社交障碍等并发症。临床数据显示,早期干预可使60%以上患者症状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