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颖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子宫腺肌症是什么

2025.04.02 17:19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增大、痛经、月经量增多等症状。该疾病多发于30至50岁的女性,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子宫腺肌症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子宫腺肌症的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性交疼痛等。随着病情发展,子宫会逐渐增大,质地变硬,触诊时可感到子宫呈球形或不对称性增大。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不孕或反复流产的情况。诊断子宫腺肌症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妇科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检查可显示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而MRI则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范围。治疗子宫腺肌症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生育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口服避孕药、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以缓解症状和抑制病情进展。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或病灶切除术。

在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注意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饮食方面,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备孕,必要时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患者需避免滥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引发其他并发症。子宫腺肌症虽为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