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睡眠质量如何改善

2025.08.01 08:56

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通过保持规律作息、营造舒适环境、避免睡前刺激、适度运动、调节饮食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规律作息: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形成良性循环。建议每日同一时间就寝,周末差异不超过一小时。午休控制在20分钟内,避免影响夜间睡眠。长期紊乱的作息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异常,加深入睡困难。

2.营造舒适环境:卧室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50%-60%为宜。使用遮光窗帘隔绝光线,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和透气寝具。噪音干扰可用白噪音机器缓解。黑暗环境促进褪黑素分泌,而适宜的温湿度能减少夜间觉醒次数。

3.避免睡前刺激:睡前一小时远离电子设备,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生成。避免激烈讨论或高强度脑力活动,可改为阅读纸质书或冥想。酒精和尼古丁会干扰睡眠结构,咖啡因代谢需6小时,下午后不宜摄入。

4.适度运动: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提升深睡眠比例,但避免睡前3小时内进行。瑜伽或拉伸能放松肌肉,缓解焦虑。过度疲劳反而导致失眠,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

5.调节饮食:晚餐不过饱或过饥,优先选择小米、燕麦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睡前2小时避免大量饮水,减少起夜。温牛奶或莲子汤含天然镇静成分,高脂辛辣食物易引发胃食管反流影响睡眠。

改善睡眠需结合个体差异调整,长期失眠伴随心悸或头痛应及时就医。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自行服用安眠类物质可能产生依赖。睡前情绪波动较大者可通过呼吸训练平复,避免强迫入睡加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