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腺瘤性胃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2024.12.03 11:33

腺瘤性胃息肉的引起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胃部慢性炎症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引发的炎症会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从而增加腺瘤性胃息肉的发病风险。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口传播,如共用餐具、接吻等。在预防上,要注意饮食卫生,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

2.胆汁反流: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可反流至胃内。胆汁中的胆酸等成分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可促使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进而形成腺瘤性胃息肉。为减少胆汁反流,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避免进食过饱,尤其是晚餐,减少食用高脂肪食物。

3.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的突变或遗传易感性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腺瘤性胃息肉。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患有腺瘤性胃息肉或相关的遗传性疾病,其他家庭成员发病的概率相对较高。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是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

4.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油腻、腌制、烟熏等刺激性食物,或者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会对胃黏膜造成持续的不良刺激。胃黏膜在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增生,导致腺瘤性胃息肉的形成。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规律进餐等对胃健康很重要。

5.胃部慢性炎症:慢性胃炎等慢性胃部炎症长期存在,炎症细胞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物质会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在增殖过程中如果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失衡,就容易形成腺瘤性胃息肉。积极治疗胃部慢性疾病,有助于降低腺瘤性胃息肉的发生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轻压力,适当运动,这些都有助于维持胃部的健康状态,降低腺瘤性胃息肉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