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主动脉狭窄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5.03.13 14:19

主动脉狭窄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主动脉瓣的开口变窄,导致血液从左心室流向主动脉的阻力增加。这种狭窄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因素引起的,如钙化、风湿性心脏病或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狭窄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主动脉狭窄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主动脉瓣的结构异常。正常情况下,主动脉瓣由三个瓣叶组成,能够顺畅地打开和关闭,确保血液单向流动。当瓣叶增厚、钙化或粘连时,瓣膜开口面积减小,血液通过时阻力增加。为了克服这种阻力,左心室需要增加收缩力,长期下来会导致心室壁肥厚和心肌耗氧量增加。随着病情进展,心脏功能逐渐受损,可能出现心绞痛、晕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狭窄还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脑部、肾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

对于主动脉狭窄患者,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可以评估瓣膜狭窄的程度和心脏功能。轻度狭窄可能无需立即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监测病情进展。中重度狭窄患者通常需要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对于严重狭窄或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干预是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主动脉瓣置换术或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和血压,以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定期复查和遵医嘱用药是管理病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