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急性胆囊炎是怎样引起的

2025.03.05 16:30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内胆汁淤积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常见原因包括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细菌在淤积的胆汁中繁殖,引发炎症。胆囊壁的缺血、化学刺激或免疫反应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急性胆囊炎通常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发热、恶心和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胆囊穿孔或感染扩散。

急性胆囊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胆囊结石密切相关。胆囊结石是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物质,主要由胆固醇或胆色素组成。当结石阻塞胆囊管或胆囊颈部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胆囊内压力升高,导致胆囊壁充血、水肿和缺血。胆汁淤积为细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和肠球菌等。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导致胆囊壁坏死和化脓。胆囊壁的缺血和化学刺激也可能直接引发炎症。在某些情况下,胆囊炎可能与胆囊壁的免疫反应或代谢异常有关,例如糖尿病或肥胖患者更容易发生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急症,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患者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诊断通常通过超声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认。治疗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止痛药物缓解症状,以及必要时进行胆囊切除术。对于高危患者,如老年人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防止感染扩散或胆囊穿孔。日常生活中,预防急性胆囊炎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和定期体检。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减少胆囊结石的形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