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型肝炎的危害有哪些

2025.08.24 02:34

乙型肝炎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引发肝硬化、增加肝癌风险、造成全身性症状、影响生育健康。具体分析如下:

1.肝脏功能受损: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攻击肝细胞,导致肝脏炎症和坏死。长期炎症会使肝脏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下降,出现黄疸、凝血障碍等问题。肝功能持续恶化可能引发肝衰竭,危及生命。

2.引发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反复损伤肝组织,导致纤维组织增生,肝脏逐渐变硬变形。肝硬化后门静脉压力升高,可能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治疗难度大幅增加。

3.增加肝癌风险:乙型肝炎病毒整合到肝细胞DNA中,可能诱发基因突变,促使肝细胞癌变。肝癌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多已晚期,预后极差。慢性乙肝携带者的肝癌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4.造成全身性症状:病毒不仅损害肝脏,还可能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关节痛、皮疹、肾炎等肝外表现。长期携带病毒可能引起疲劳、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5.影响生育健康:孕妇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感染新生儿,导致婴儿成为慢性携带者。病毒还可能引起妊娠期肝病加重,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等风险。

感染乙型肝炎后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高危人群应加强筛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