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跳过缓是为什么

2025.03.07 20:05

心跳过缓可能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脏传导系统异常、药物副作用、代谢性疾病或生理性因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迷走神经是调节心脏活动的重要神经,当其兴奋性增强时,会抑制心脏的跳动频率。常见于情绪波动、剧烈运动后休息或某些神经系统疾病。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会导致心脏传导减慢,从而引起心跳过缓。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头晕、乏力等。

2.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心脏传导系统负责将电信号传递至心脏各部分,若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障碍,会导致心跳过缓。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疾病或损伤所致。传导系统异常严重时,可能引发晕厥甚至心脏骤停,需及时就医。

3.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抑制心脏的跳动频率,导致心跳过缓。药物引起的心跳过缓通常在停药或调整剂量后缓解。长期使用这些药物时,需定期监测心率,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4.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跳过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体内代谢率降低,心脏活动也随之减慢。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可能抑制心脏电活动,引起心跳过缓。治疗原发病是改善心跳过缓的关键。

5.生理性因素:运动员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心脏功能较强,静息心率可能低于正常范围,属于生理性心跳过缓。生理性心跳过缓通常不伴随不适症状,且心脏功能正常。这类人群的心跳过缓是心脏适应高强度活动的表现,无需特殊处理。

心跳过缓的原因多种多样,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若心跳过缓伴随明显症状,如头晕、乏力或晕厥,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心跳过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