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糜烂性胃炎是怎么形成

2025.02.23 12:28

糜烂性胃炎的形成与酒精刺激、药物副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激反应、胆汁反流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酒精刺激:酒精具有较强的刺激性,进入胃部后会直接损伤胃黏膜。长期大量饮酒,胃黏膜持续受到酒精的侵蚀,会使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弱。黏膜下的血管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充血、水肿等情况,进而发展为糜烂,最终导致糜烂性胃炎。

2.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引发糜烂性胃炎。这些药物在胃内的代谢过程中,会干扰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当这种保护机制被破坏,胃黏膜就容易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等攻击,从而产生糜烂、炎症等病变。

3.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会产生多种酶和毒素,这些物质会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幽门螺杆菌还能引起胃黏膜的免疫反应,使炎症细胞浸润,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糜烂,逐步发展成糜烂性胃炎。

4.应激反应: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等严重的应激状态下,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胃黏膜的血流减少,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不足,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同时,胃酸分泌可能会增加,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胃黏膜容易发生糜烂,引发糜烂性胃炎。

5.胆汁反流: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会反流进入胃内。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可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使胃黏膜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增强,从而引起胃黏膜的炎症、糜烂等改变。

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饮酒,如需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应遵循医嘱,积极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处理身体的应激状况,对于胆汁反流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并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以降低糜烂性胃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