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结石性胆囊炎怎么治疗

2025.01.11 17:12

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饮食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一般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较轻的患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这样有助于减轻胆囊的负担。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疼痛的程度、频率,是否有发热、黄疸等症状。对于伴有呕吐、恶心的患者,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等措施,可使胆囊得到休息,缓解胆囊收缩引起的疼痛,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有解痉止痛药,如山莨菪碱等,这类药物可以缓解胆囊平滑肌的痉挛,减轻疼痛症状。抗生素也是常用药物,如头孢菌素类、甲硝唑等,用于控制胆囊的炎症,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对于伴有胆绞痛的患者,还可以使用一些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促进胆汁的排泄,减轻胆汁淤积,从而缓解症状。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根治方法。对于症状反复发作、胆囊结石较大、胆囊功能丧失或者存在胆囊癌变风险的患者,通常会考虑手术。常见的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术,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创伤较大,但视野清晰。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手术时,也可以考虑胆囊造瘘术,先缓解症状,待患者身体状况好转后再行胆囊切除术。

4.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有其独特的方法。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对于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可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理气、利胆止痛。中药的作用机制包括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胆囊的功能、促进胆汁的排泄等。中医的针灸、推拿等疗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症状。针灸穴位如胆囊穴、阳陵泉等,通过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5.饮食调整:饮食调整在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应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加重胆囊的负担,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兰花、苹果等。同时,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食多餐,保持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规律。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果选择手术治疗,术后要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定期复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