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什么是尿瘘

2025.04.12 16:18

尿瘘是指尿液异常地从泌尿系统漏出到其他部位或体外的病理现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泌尿系统与其他器官或体表之间形成异常通道,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而是通过异常通道泄漏到其他部位。尿瘘可以发生在泌尿系统的任何部位,包括膀胱、尿道、输尿管等,常见的原因包括手术损伤、外伤、感染、肿瘤或放射治疗等。

尿瘘的形成机制复杂,通常与组织损伤或炎症有关。例如,在盆腔手术中,膀胱或输尿管可能因操作不慎而受损,导致尿液泄漏到腹腔或阴道。长期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感染或肿瘤也可能导致组织坏死,进而形成瘘管。尿瘘的症状因瘘管的位置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的表现包括尿液从阴道、肛门或皮肤异常流出,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严重的尿瘘可能导致反复感染、肾功能损害,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尿瘘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膀胱镜检查、尿路造影、CT或MRI等。治疗尿瘘的方法取决于其病因、位置和严重程度。轻微的尿瘘可能通过保守治疗,如留置导尿管、抗生素治疗或局部护理来缓解症状。对于严重的尿瘘,通常需要手术修复,以关闭异常通道并恢复正常的尿液排出路径。手术方式包括经尿道修复、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等,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尿瘘的预防和护理同样重要。在进行盆腔手术或泌尿系统操作时,应谨慎操作,避免损伤泌尿系统。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更换导尿管,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尿瘘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局部感染,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尿瘘虽然可能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通过及时诊断和适当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