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糜烂性胃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5.02.23 12:29

糜烂性胃炎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期饮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感染幽门螺杆菌、精神压力过大、饮食不规律。具体分析如下:

1.长期饮酒:长期饮酒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伤,导致其保护层受损,进而引发糜烂性胃炎。酒精的刺激作用使得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容易导致炎症和糜烂的发生。酒精还可能影响胃肠道的血液循环,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伤。

2.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是常见的止痛药,长期使用会抑制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导致胃酸对黏膜的侵蚀。此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了胃黏膜的保护性分泌,增加了胃酸的刺激,最终可能导致糜烂性胃炎的发生。

3.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病原菌,感染后会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糜烂性胃炎的发生。该菌通过产生毒素和引发免疫反应,损害胃黏膜的完整性,增加胃酸对黏膜的侵蚀,进而导致糜烂和炎症。

4.精神压力过大:精神压力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和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减弱。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胃肠道的血流减少,影响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从而增加糜烂性胃炎的风险。压力还可能导致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加重病情。

5.饮食不规律: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辛辣或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导致其损伤。频繁的胃部刺激会使胃酸分泌增加,损害胃黏膜的保护层,进而引发糜烂性胃炎。缺乏营养的饮食也会影响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增加炎症的发生。

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遗传易感性、生活方式等也可能在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预防和治疗糜烂性胃炎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