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

2024.09.10 18:1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内皮损伤及局部缺血。

全身小血管痉挛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核心机制。这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周围阻力增加,从而血压升高。同时,小血管痉挛会影响各脏器的血液灌注,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比如肾脏的小血管痉挛可导致肾小球扩张能力下降,出现蛋白尿;脑部血管痉挛可能引发脑水肿、局部缺血、血栓形成甚至出血,导致头痛、抽搐等症状;肝脏的血管痉挛会影响肝功能,严重时可出现肝包膜下血肿甚至肝破裂;子宫胎盘的血管痉挛会减少胎盘的血液灌注,影响胎儿的营养和氧气供应,增加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甚至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这种全身小血管痉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孕妇的内皮细胞受损,释放出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紊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还与孕妇的遗传因素、免疫适应不良、胎盘缺血缺氧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基本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改善母婴预后。通过密切监测孕妇的血压、尿蛋白、胎儿情况等,及时进行干预,如合理使用降压药物、适时终止妊娠等,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