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什么意思

2025.04.16 11:03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一种以高血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通常在妊娠20周后发生,可能伴随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威胁。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子痫前期或子痫。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孕妇的年龄、体重、家族病史、既往妊娠史等。高龄孕妇、肥胖孕妇、有高血压病史或家族史的孕妇更容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糖尿病、慢性肾病等也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和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压升高和器官功能受损。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母婴生命。

对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血压和尿蛋白水平。如果发现血压升高或出现水肿、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降压药物、卧床休息、饮食调整等。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体重,避免高盐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对于高危孕妇,医生可能会建议提前进行干预,以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妊娠高血压疾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