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急性肺栓塞是怎么导致的

2025.04.01 08:51

急性肺栓塞主要由深静脉血栓脱落、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长期卧床或制动以及某些疾病或手术引发。具体分析如下:

1.深静脉血栓脱落:深静脉血栓是急性肺栓塞最常见的原因,血栓多来自下肢深静脉。当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阻塞血管,导致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

2.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或生理状态会导致血液高凝,如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等。高凝状态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肺栓塞。血液高凝状态还可能与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有关。

3.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外伤、手术、静脉插管等均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内皮下组织,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还可能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4.长期卧床或制动:长期卧床或制动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手术后、重症患者或长期乘坐交通工具的人群容易发生这种情况。长期卧床或制动还可能导致肌肉泵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血流淤滞。

5.某些疾病或手术:某些疾病如心脏病、肿瘤、感染等,以及大型手术如骨科手术、腹部手术等,都会增加肺栓塞的风险。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或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栓形成。某些疾病或手术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增加长期卧床或制动的风险。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药物、穿戴弹力袜等。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和预防措施,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