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月经推迟中医辩证

2025.04.07 08:43

月经推迟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月经后期范畴,主要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等因素相关。中医认为,月经的正常来潮依赖于气血的充盈与脏腑功能的协调,尤其是肝、脾、肾三脏的功能状态。月经推迟的病因复杂,常见的有气血不足、寒凝血瘀、肝郁气滞、肾虚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以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

在中医辨证中,月经推迟的常见证型包括气血两虚、寒凝血瘀、肝郁气滞和肾虚等。气血两虚型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治疗以补气养血为主,常用方剂如八珍汤。寒凝血瘀型则表现为月经色暗、有血块,伴有小腹冷痛,治疗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方剂如温经汤。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暗,伴有胸胁胀痛、情绪抑郁,治疗以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逍遥散。肾虚型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治疗以补肾调经为主,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

在治疗月经推迟时,需注意辨证准确,避免盲目用药。饮食上应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温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羊肉等。生活作息应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月经推迟若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中医治疗月经推迟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药物、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逐步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