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动过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5.03.07 20:04

心动过缓可能由心脏传导系统异常、药物副作用、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电解质紊乱以及心脏器质性疾病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心脏传导系统负责控制心跳的节律和速度,当传导系统出现异常时,如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会导致心跳过缓。窦房结是心脏的天然起搏点,若其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发出电信号,心跳会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则是指电信号在从心房传到心室的过程中受阻,严重时会导致心跳明显减慢,甚至出现晕厥等症状。

2.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药物,可能会抑制心脏的兴奋性,导致心跳过缓。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疾病,但在使用过程中,若剂量不当或个体对药物敏感,可能会引起心跳减慢。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心率,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3.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迷走神经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其张力过高时,会抑制心脏的兴奋性,导致心跳过缓。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情绪紧张、疼痛刺激、胃肠道疾病等。在某些情况下,如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轻微的颈部压力或刺激也可能引发迷走神经反应,导致心跳骤降。

4.电解质紊乱:电解质如钾、钙、镁等在维持心脏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若其浓度异常,尤其是血钾过高或血钙过低,会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导致心跳过缓。高钾血症会抑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使心跳减慢,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停搏。低钙血症则会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导致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

5.心脏器质性疾病:某些心脏器质性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等,可能会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或心肌功能,导致心跳过缓。心肌炎和心肌病会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影响心脏的电传导和收缩功能。冠心病则可能因心肌缺血导致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引起心跳减慢。这些疾病通常伴有其他症状,如胸痛、气短、乏力等,需及时就医诊治。

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心脏传导系统、药物、神经系统、电解质平衡及心脏器质性疾病等多个方面。在临床诊断中,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分析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无明显症状的轻度心动过缓,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对于伴有晕厥、乏力等症状的严重心动过缓,需及时干预,必要时安装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