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纵隔气肿的病因有哪些

2025.01.02 14:38

纵隔气肿的病因主要有肺泡破裂、食管破裂、颈部开放性创伤、医源性因素、纵隔内气道破裂。具体分析如下:

1.肺泡破裂:肺泡破裂是较为常见的病因。多因剧烈咳嗽、用力屏气等使肺泡内压力突然升高,导致肺泡破裂,气体沿肺血管周围鞘膜进入纵隔。在一些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发作时更易出现。患者应避免剧烈咳嗽、屏气等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积极治疗基础肺部疾病以减少肺泡破裂的风险。

2.食管破裂:食管破裂可使食管内气体进入纵隔。常见于误食尖锐异物、食管内镜检查或治疗操作不当、剧烈呕吐等情况。食管壁被破坏后,气体从食管腔进入纵隔间隙。在进行食管相关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误食尖锐物品,对于呕吐症状应及时查找病因并处理,防止剧烈呕吐。

3.颈部开放性创伤:颈部开放性创伤时,外界空气可通过创口进入颈部软组织,然后沿筋膜间隙进入纵隔。如刀伤、枪伤等开放性损伤累及颈部组织时可能引发。在受伤后应及时进行伤口的清创、缝合等处理,防止空气进一步进入纵隔。

4.医源性因素:医源性因素也可导致纵隔气肿。例如正压机械通气时压力过高、气管切开或支气管镜检查等操作不当。在进行这些医疗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标准执行,合理设置机械通气参数,提高操作技能,减少医源性纵隔气肿的发生。

5.纵隔内气道破裂:纵隔内气道破裂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导致大量气体进入纵隔。如气管肿瘤、外伤等累及气道壁时可出现。对于存在气管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胸部受到外伤。

纵隔气肿患者应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病情。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饮食方面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