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便血症状应该怎么治疗

2025.02.09 14:30

便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痔疮、肛裂、肠道炎症、肠道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针对病因治疗、中医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改善生活习惯:便血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肠道负担。同时,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蹲,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肠道蠕动,也有助于改善便血症状。

2.药物治疗:如果是痔疮或肛裂引起的便血,可使用局部药物。例如痔疮膏或栓剂,能够减轻局部炎症、消肿止痛,缓解便血症状。对于肠道炎症导致的便血,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抗炎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一些止血药物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控制出血情况。

3.手术治疗:当便血是由严重的痔疮、肛裂、肠道息肉或肿瘤等疾病引起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例如,对于Ⅲ度、Ⅳ度内痔或混合痔,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肠道息肉如果较大或者有恶变倾向,也需要进行息肉切除术。对于肠道肿瘤患者,根据肿瘤的分期、位置等因素,可能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

4.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便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要针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治疗,可能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提升血小板数量等。如果是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只有从根本上治疗原发疾病,才能彻底解决便血问题。

5.中医治疗:中医在便血的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方法。例如,中药坐浴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或肛裂引起的便血症状。一些中药方剂,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于肠道湿热、脾胃虚寒等不同证型的便血患者,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针灸等中医疗法也可辅助治疗便血。

便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如果便血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或进行其他治疗,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