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支原体感染是什么

2024.11.20 19:44

支原体感染是指由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支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人体多个部位,较为常见的有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呼吸道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可引起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支原体肺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白带异常等症状。

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对于呼吸道支原体感染,除了呼吸道症状外,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皮疹、关节痛等肺外表现。在诊断上,除了依据临床症状外,还常通过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方法来明确。治疗上,主要使用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对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除了及时治疗外,患者的性伴侣也需要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和反复感染。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以减少支原体感染的发生风险。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个体化处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规范,支原体感染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可并发中耳炎、心肌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可导致不孕不育等问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对于支原体感染应予以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