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支原体感染是什么原因

2025.03.11 11:56

支原体感染是由支原体这种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小病原体,缺乏细胞壁,能够独立生存并感染人体。支原体感染常见于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可能导致肺炎、尿道炎、宫颈炎等多种疾病。

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在呼吸道感染中,支原体通过飞沫传播,尤其是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更容易传播。在泌尿生殖道感染中,支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不安全性行为是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母婴传播也可能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导致新生儿感染。支原体感染的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者、性活跃人群以及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中的个体。感染后,症状可能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呼吸道感染常表现为咳嗽、发热、胸痛等,而泌尿生殖道感染则可能出现尿频、尿痛、分泌物异常等症状。

预防支原体感染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安全性行为。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注意室内通风,佩戴口罩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在性行为中,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可能性。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一旦出现疑似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以防止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