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哪些疾病可引起梗阻性黄疸

2025.02.27 08:37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系统的阻塞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的症状。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疾病包括胆石症、肿瘤、胰腺炎、胆道狭窄、肝外胆管炎。具体分析如下:

1.胆石症:胆石症是指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结石,常见的有胆固醇结石和色素结石。当结石阻塞胆管时,胆汁无法顺利排出,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起梗阻性黄疸。胆石症的症状通常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胆囊炎或胰腺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石、内窥镜取石或外科手术。

2.肿瘤:肿瘤,尤其是胰腺癌、胆管癌和肝癌等,可以压迫或侵入胆道,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通常伴随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帮助诊断肿瘤的存在和位置,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

3.胰腺炎:胰腺炎是胰腺的炎症,急性胰腺炎常常伴随胆道的炎症和水肿,可能导致胆管的压迫或阻塞。梗阻性黄疸在急性胰腺炎中较为常见,患者通常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疗法,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4.胆道狭窄:胆道狭窄是指胆管因各种原因如炎症、手术后瘢痕等变窄,导致胆汁流出受阻。狭窄可以是先天性或后天性,通常表现为黄疸、尿色加深、皮肤瘙痒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内窥镜下扩张、支架植入或手术修复。

5.肝外胆管炎:肝外胆管炎是指胆管的感染和炎症,常见于胆石症或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感染导致胆管内压力升高,进一步加重黄疸的程度。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寒战、右上腹痛等症状。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和解除梗阻的措施。

梗阻性黄疸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对于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各种疾病,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