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炎和肠炎有什么区别

2025.02.03 11:38

胃炎主要是胃黏膜的炎症,肠炎是肠道黏膜的炎症,二者在发病部位、症状表现、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上存在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1.发病部位:胃炎的炎症发生在胃部,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位于上腹部偏左。胃炎主要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如食物的初步消化、胃酸分泌等。而肠炎的发病部位在肠道,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起自胃幽门,终于肛门,盘曲于腹腔内,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肠炎主要影响肠道对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吸收以及粪便的形成等功能。

2.症状表现:胃炎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上腹部疼痛多为隐痛、胀痛或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呕吐物常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而肠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腹痛多为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可为绞痛或钝痛。腹泻次数因人而异,严重时可出现水样便或脓血便。

3.病因:胃炎的病因较多,常见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细菌可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炎症。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也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酗酒、应激反应如严重创伤、大手术等、自身免疫因素等都可能引发胃炎。肠炎的病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如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阿米巴原虫等。饮食不洁、食物中毒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另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也可引起肠炎。

4.诊断方法:胃炎的诊断通常依靠胃镜检查,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是否有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同时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还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尿素呼气试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等辅助诊断。肠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病史,粪便常规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检查粪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可以初步判断肠炎的类型。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肠镜检查,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必要时也可进行病理检查。

5.治疗原则:胃炎的治疗首先要去除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对于有胃酸分泌过多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抑酸剂来缓解症状。保护胃黏膜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使用硫糖铝等药物。肠炎的治疗则根据病因不同有所差异。如果是感染性肠炎,需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抗病毒药物等。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胃炎还是肠炎,都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