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脉率减低常见于什么病

2025.03.24 17:51

脉率减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窦性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药物影响等。具体分析如下:

1.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率下降,心脏收缩力减弱,导致脉率减低。患者常伴有乏力、畏寒、体重增加等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可明确诊断,治疗以补充甲状腺激素为主。

2.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房结发放冲动频率低于正常范围,常见于运动员、老年人或睡眠状态。轻度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心电图检查可确诊,必要时需安装心脏起搏器。

3.心脏传导阻滞: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冲动在传导过程中发生延迟或中断,导致脉率减低。根据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传导阻滞。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严重者需安装心脏起搏器。

4.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脉率减低。常见于情绪激动、疼痛刺激、胃肠道疾病等。通常为一过性,去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严重时可使用阿托品等药物对抗迷走神经作用。

5.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可抑制心脏自律性,导致脉率减低。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心率,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脉率减低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低温环境、颅内压增高、电解质紊乱等。临床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分析,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轻度脉率减低,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定期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