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脉搏短绌为什么脉率少于心率

2025.03.07 20:04

脉搏短绌导致脉率少于心率的原因包括心脏搏动未能有效传递至外周血管、心律失常导致部分心搏无效、血管弹性减弱影响脉搏传导、心脏输出量不足导致脉搏微弱以及测量误差或技术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搏动未能有效传递至外周血管:心脏每次搏动时,血液被泵入动脉系统,但并非每次搏动都能在外周血管中产生可感知的脉搏。某些情况下,心脏搏动的力量不足以将血液推送到外周血管,导致脉搏无法被检测到。这种情况常见于心脏功能不全或血管阻力增加时,心脏搏动的能量在传递过程中被消耗,无法在外周形成有效的脉搏。

2.心律失常导致部分心搏无效:心律失常如房颤或早搏时,心脏的搏动可能不规律或强度不足,部分心搏无法产生足够的血液输出,导致这些搏动在外周血管中无法形成可感知的脉搏。这种情况下,心率可能正常或加快,但由于部分心搏无效,脉率会少于心率,形成脉搏短绌的现象。

3.血管弹性减弱影响脉搏传导:随着年龄增长或疾病影响,血管弹性可能减弱,导致心脏搏动传递至外周血管的效率降低。血管弹性减弱时,心脏搏动的能量在传递过程中被吸收或耗散,无法在外周形成明显的脉搏。这种情况下,尽管心脏搏动正常,但脉率可能少于心率,形成脉搏短绌。

4.心脏输出量不足导致脉搏微弱:心脏输出量不足时,每次搏动泵出的血液量减少,导致外周血管中的脉搏微弱或无法感知。这种情况常见于心力衰竭或低血容量状态,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输出,导致脉率少于心率。脉搏微弱或缺失使得脉率与心率不一致,形成脉搏短绌。

5.测量误差或技术问题:在测量脉搏和心率时,操作不当或设备问题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例如,测量脉搏时压力过大或过小,或测量心率时电极接触不良,都可能导致脉率与心率不一致。这种情况下,脉搏短绌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而非实际生理现象,需重新测量以确认结果。

脉搏短绌是临床常见的现象,其背后可能涉及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准确识别脉搏短绌的原因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分析心脏功能、血管状态、心律失常等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脉搏短绌的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