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急性胆囊炎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024.12.31 08:17

急性胆囊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胆囊缺血、胆汁酸代谢异常、胰液反流。具体分析如下:

1.胆囊管梗阻:胆囊管梗阻是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结石可阻塞胆囊管,造成胆汁排出受阻,胆汁在胆囊内淤积,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黏膜受到刺激,引发炎症。另外,胆囊管扭转、狭窄等也可导致梗阻。对于胆囊管梗阻,若为结石引起,在炎症控制后可考虑取石治疗。

2.细菌感染:肠道细菌可经胆管逆行进入胆囊,在胆囊胆汁淤积、黏膜受损的情况下,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引发炎症。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预防细菌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减少肠道细菌感染的机会。

3.胆囊缺血: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等可导致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胆囊局部缺血。胆囊黏膜在缺血状态下,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炎症。在经历这些重大情况时,应密切关注胆囊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4.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酸的成分和比例失调,可使胆固醇析出形成结晶,进而导致胆囊炎症。可能与患者的饮食结构、遗传因素等有关。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

5.胰液反流:当十二指肠乳头功能障碍等情况时,胰液可反流进入胆囊,胰液中的消化酶可损伤胆囊黏膜,引发炎症。针对胰液反流,需要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的相关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同时,积极治疗可能引起胆囊疾病的相关疾病,如胆管疾病等。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也有助于预防急性胆囊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