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宝宝母乳性黄疸应该怎么办

2025.09.08 17:11

宝宝母乳性黄疸可采取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出、适当晒太阳帮助退黄、监测胆红素水平避免过高、暂停母乳2-3天观察黄疸变化、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蓝光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出:母乳性黄疸与母乳摄入不足或代谢较慢有关,建议每日喂养8-12次,确保充足摄入量。频繁哺乳能刺激肠道蠕动,加速胆红素随粪便排出,减少肠肝循环对胆红素的重新吸收。若宝宝吸吮力不足,可配合吸奶器维持泌乳量,避免乳汁淤积。

2.适当晒太阳帮助退黄:自然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表层胆红素分解。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的柔和阳光,每日照射10-15分钟,注意遮挡眼睛及生殖器,避免晒伤。隔着玻璃晒太阳效果有限,需直接接触光线。若天气不佳或温度过低,可改用蓝光治疗设备。

3.监测胆红素水平避免过高:定期经皮测胆红素或抽血检测,确保数值在安全范围内。母乳性黄疸通常持续3-12周,但需排除病理性黄疸。若胆红素上升过快或超过阈值,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需及时干预。家长应记录宝宝肤色变化及精神状态。

4.暂停母乳2-3天观察黄疸变化:若黄疸持续加重,可短期暂停母乳改喂配方奶,观察胆红素是否下降。此方法有助于确诊是否为母乳性黄疸。暂停期间需定时挤奶维持泌乳,避免回奶。黄疸减轻后恢复母乳喂养,通常不会反复。

5.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蓝光治疗:当胆红素接近或超过干预标准时,需住院接受蓝光照射。蓝光能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经尿液排出。治疗期间注意补液及保护眼睛,避免脱水或视网膜损伤。多数宝宝照射24-48小时即可明显好转。

母乳性黄疸多为良性过程,但需密切观察宝宝反应。嗜睡、拒奶、肌张力异常等表现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中药或偏方,防止加重肝脏负担。保持喂养规律及母婴皮肤清洁,有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