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宝宝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2025.09.25 16:45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现象,通常与母乳喂养相关,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可继续母乳喂养并密切观察。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多因母乳摄入不足导致胆红素代谢延迟,需加强喂养频率,确保每日8-12次哺乳,促进排便以减少胆红素重吸收。迟发型可能与母乳中某些成分抑制胆红素代谢有关,但胆红素水平通常较低且稳定,若经医生评估未达干预标准,可继续母乳喂养并定期监测黄疸值。若胆红素超过安全范围,可能需暂停母乳2-3天,改用配方奶辅助降低指标,待缓解后恢复母乳。

注意事项包括每日观察皮肤黄染范围是否扩大,尤其面部、躯干及四肢;监测宝宝精神状态、吃奶量及体重增长。避免阳光直射退黄,可能引发晒伤或脱水。就医指征为黄疸持续超过3周、大便颜色变浅或尿液深黄,可能提示其他疾病。母乳性黄疸通常不影响疫苗接种,但需医生评估确认。母亲无需因此调整饮食或停母乳,除非专业建议。定期随访胆红素检测是关键,避免过度焦虑或自行用药。